Time interval
1985-2023.12.31
Field display
Basic information table of green and low-carbon invention patents |
---|
Green and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first-level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secondary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tertiary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quaternary branch |
Index ID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number) |
Patent name |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number |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Date |
Application number |
Application date |
Published document number of the same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
Patent holder |
Inventor |
Address |
Patent agency |
Agent |
Priority |
PCT national phase entry date |
PCT application data |
PCT publication data |
Comparative documents |
Biological deposit |
Divisional original application |
Domestic priority |
Brief description |
Number of patent claims |
Number of citations to other patents |
Number of patent citations |
Legal status |
Sample data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first-level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second-level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third-level branch | Green low-carbon classification: fourth-level branch | Index ID (authorization announcement number) | Patent name | Grant announcement number | Grant announcement date | Application number | Application date | Published document number of the same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 Patent holder | Inventor | Address | I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 Patent agency | Agent | Priority | PCT enters national phase day | PCT application data | PCT publication data | Comparative documents | Biological deposits | Divisional original applications | National priority | Brief description | Number of patent claims | Number of citations to other patents | Number of patent citations | Legal status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2888849B | [发明授权] 一种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微地形改造方法 | CN102888849B | 2015-11-11 | 2012104009839 | 2012-10-19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王金满; 白中科; 周伟; 叶驰驱; 张召; 薛玉芬; 严慎纯; 杨睿璇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E02D17/20(2006.01)I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杨立 | CN 101045237 A,2007.10.03,; CN 102561366 A,2012.07.11,; CN 1548662 A,2004.11.24,; KR 100733917 B1,2007.07.02,; JP 2004052327 A,2004.02.19, 陈殿勇,贺振伟.安家岭露天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露天采煤技术》.2001,(第1期), |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微地形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排土场排弃到位后对土地进行局部平整,修筑坡肩挡水墙,然后,通过在平台上布设田间道和生产路划分将平台划分成大田块;其次,利用田埂将大田块分割为若干小田块;再次,用推土的方法进行地表整形,保证外围小田块地面标高依次高于内部小田块;最后,修筑道路蓄水沟以及排土场边坡蓄水沟,形成环状连通式进行蓄水。本发明以微地形改造技术减少排土场地表径流的产生并增加水分入渗,避免水流汇集发生水土流失,在确保排土场稳定性的同时,更高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 | 10 | 5 | 3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6049511B | [发明授权] 一种适于非煤露天矿边坡滑坡治理的组合加固方法 | CN106049511B | 2017-12-01 | 2016104371442 | 2016-06-20 | CN106049511A | 2016-10-26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代永新; 熊齐欢; 刁虎; 李如忠; 赵武鹍; 卢敬标 | 243000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 E02D17/20(2006.01)I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4111 | 常前发; 奚志鹏 | CN 201433396 Y,2010.03.31,; CN 202416328 U,2012.09.05,; CN 102493448 A,2012.06.13,; JP 2004324176 A,2004.11.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非煤露天矿边坡滑坡治理的组合加固方法,将2‑5排锚索(1)、一排锚杆(2)、一排钢轨桩(5)穿过滑坡体(10)、推测结构面(6)并安插在基岩(11)的钻孔内;钢轨桩(5)布设在边坡底部滑面出口处,锚索(1)安插于边坡的中上部,锚杆(2)安插于边坡的下部并位于钢轨桩(5)与最下一排锚索(1)之间;锚索(1)、锚杆(2)、钢轨桩(5)的外锚端分别与框架梁横梁(3)、框架梁纵梁(4)的十字交叉部位连接,从而形成非煤露天矿边坡滑坡治理的桩‑锚‑梁一体化锚固体系。本发明以经济成本为目标函数,设计函数关系式以及约束条件,创建数学模型,求出经济最优解,得出桩‑锚‑梁组合结构最佳支护参数组合。 | 4 | 4 | 2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6560561B | [发明授权] 一种露天煤矿边坡治理方法 | CN106560561B | 2018-11-20 | 201610986454X | 2016-11-02 | CN106560561A | 2017-04-12 | 新疆工程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炭科学研究所 | 毛金峰; 陈亚军; 何兴华; 常治国; 刘元嘉; 曹小红; 春坚超; 尼加提 | 83009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艾丁湖路1350号 | E02D17/20(2006.01)I; E02D3/12(2006.01)I; C09K17/18(2006.01)I | CN 203475448 U,2014.03.12,说明书第[0002]-[0016]段及附图1-2.; CN 101851928 A,2010.10.06,全文.; CN 103898870 A,2014.07.02,全文.; JP H0860671 A,1996.03.05,全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边坡治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边坡上固定定位桩,然后铺设一层渣土层;B、在渣土层上铺设防护网,防护网固定在定位桩上;C、在防护网上浇注水泥层,在水泥层开设排水槽;D、在水泥层上铺设土壤层,在土壤层上种植草皮。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边坡治理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边坡治理费用。 | 5 | 4 | 0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8222026B | [发明授权] 煤矿小型矸石山的修复方法 | CN108222026B | 2020-08-18 | 2016111935948 | 2016-12-21 | CN108222026A | 2018-06-29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武强; 刘宏磊;孙文洁;曾一凡;刘守强;温挨树;乔文光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E02D17/20(2006.01)I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03 | 王安娜;李翔 | CN 105961120 A,2016.09.28; CN 106168030 A,2016.11.30; CN 102392455 A,2012.03.28; KR 20160001368 A,2016.01.06; JP 2010265660 A,2010.11.25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小型矸石山的修复方法,包括对矸石山进行削坡整形,调整边坡坡度值,然后在矸石山顶部进行坡顶平台修整,以及对矸石山边坡进行多级放坡;在矸石山边坡的第二级台阶以及第二级台阶以上的斜坡表面埋入钢筋钩;在矸石山边坡的第一级台阶的斜坡表面设置挡土墙,在矸石山边坡的第二级台阶以及第二级台阶以上的平台处设置抗滑桩;在矸石山边坡平台上铺垫石子。本发明通过在矸石山前缘平地开挖人工水塘,使人工水塘与矸石山生态修复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利用水塘中天然的淤泥底质作为生态修复养料实现矸石山生态修复。同时,人工水塘修建后既可以为矸石山生态修复提供水源,亦可作为矸石山或矿山灭火水源地。 | 9 | 5 | 4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5829612B | [发明授权] 利用高性能喷射混凝土的边坡加强方法 | CN105829612B | 2018-06-05 | 2014800697964 | 2014-12-04 | CN105829612A | 2016-08-03 | 江原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尹庆九 | 韩国江原道 | E02D17/20(2006.01)I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李盛泉; 孙昌浩 | 10-2013-0159102 2013.12.19 KR | 2016.06.20 | PCT/KR2014/011815 2014.12.04 | WO2015/093760 KO 2015.06.25 | CN 101994285 A,2011.03.30,; CN 201419442 Y,2010.03.10,; CN 1786418 A,2006.06.14,; CN 202144747 U,2012.02.15,; CN 101122234 A,2008.02.13,; JP 2003074065 A,2003.03.12, | 本发明涉及如下利用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和加强部件的合体式边坡加强方法,即,可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生产压缩强度为21~30MPa的普通混凝土并向施工现场移送之后,在相对于体积混入20~40%的气泡来增加流动性的状态下,分别形成普通强度喷射混凝土、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彩色喷射混凝土,即,混入由粉煤灰和矿渣微粉中的一种形成或混合粉煤灰和矿渣微粉而成的低级混合材料来形成普通强度喷射混凝土,混入由硅粉和偏高岭土中的一种形成或混合硅粉和偏高岭土而成的高级混合材料来形成高性能喷射混凝土,混入氧化铁或炭黑等的着色材料来形成彩色喷射混凝土,由此可在边坡分别依次施工形成内层部、外层部及表层部,从而可通过节减施工费用以及确保高强度和高耐久性来使维护变得简单。 | 9 | 12 | 6 | KR - IP Right Grant, WO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CN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6812528B | [发明授权] 治理边坡稳定性的方法 | CN106812528B | 2019-11-15 | 2016111771149 | 2016-12-19 | CN106812528A | 2017-06-09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神华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 | 李明建; 张磊; 谷亮鸽; 李建新; 李瑞锋 | 100011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 E21C41/32(2006.01)I; E02D17/20(2006.01)N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赵囡囡; 吴贵明 | CN 102191166 A,2011.09.21,; CN 102191166 A,2011.09.21,; CN 103266633 A,2013.08.28,; CN 104895087 A,2015.09.09,; CN 104480953 A,2015.04.01,; CN 105862887 A,2016.08.17,; CN 104790422 A,2015.07.22,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理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包括:选择泄压井的位置,并进行钻泄压井操作;在泄压井内安装支撑设备,以对泄压井进行支撑;安装排压设备,通过排压设备对泄压井进行泄压操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露天煤矿存在的边坡安全的问题。 | 4 | 6 | 1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0467829 | [发明授权] 利用结构关键层作为隔水层的保水采煤方法 | CN100467829 | 2009-03-11 | 2006100976866 | 2006-11-17 | 中国矿业大学 | 缪协兴; 陈荣华; 白海波; 浦海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处(南湖校区) | E21C41/16(2006.01)I; E21D11/38(2006.01)I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楼高潮 | 绿色开采的概念与技术体系. 钱鸣高.煤炭科技,第2003卷第4期. 2003;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2卷第4期. 2003; 陷落柱突水模式及理论判据. 尹尚先,王尚旭,武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第23卷第6期. 2004; 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 钱鸣高.煤炭科技,第2006卷第1期. 2006 | 一种利用结构关键层作为隔水层的保水采煤方法,包括水文地质勘探,获取地层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将获取的有关水文地质勘探资料通过计算机建模,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判别结构关键层,采用已有的采煤方法和工艺确定结构关键层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采煤方法和工艺参数;在实现水资源保护性开采的同时,可以防治矿井水灾害,达到煤炭资源开采、保护水资源以及矿井水害防治三者的协调统一;采用煤矿开采中积累的现有技术,如充填、注浆等,实现对结构关键层的可靠保护,根据具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等因地制宜选择开采方式、开采工艺、支护设计等,保护隔水关键层,从而达到保水采煤的目的;既可以防治底板水害,也可以防治顶板水害。 | 1 | 0 | 20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0560937 | [发明授权] 一种薄基岩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保水开采方法 | CN100560937 | 2009-11-18 | 200710020737X | 2007-03-23 | 中国矿业大学 | 张东升; 马立强; 刘玉德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处 | E21C41/16(2006.01)I; E21D15/44(2006.01)I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楼高潮 | CN1865657A 2006.11.22; CN1737337A 2006.02.22; CN1932240A 2007.03.21; US6672674B2 2004.01.06; US5769504A 1998.06.23; 浅埋煤层"保水采煤"条带开采"围岩-煤柱群"稳定性分析. 石平五,长孙学亭,刘洋.煤炭工程,第2006年第8期. 2006 | 一种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保水开采方法,尤其适用于浅埋煤层的安全生产和水资源保护,根据煤层地质测量信息数据确定开采工作面;尽量采用工作面长度在200m以上的大尺寸长壁工作面;工作面采用8000kN以上高强度的液压支架支撑;选用合适长壁工作面快速推进的配套设备,并采用循环作业,保证长壁工作面日推进速度在15m以上;在开切眼区域附近10~50m范围内局部充填或局部降低采高,以减少采动覆岩贯通裂缝,使基岩不发生整体错动式破坏;并在老顶初次来压区域附近10~50m范围内,局部降低采高或在其对应地表影响范围内局部注浆以减小覆岩的运移空间,使覆岩形成较为稳定的砌体梁结构,增强采动覆岩阻水作用。该方法水资源保护效果好,能安全生产、减少浪费、环保、煤炭资源回收率高。 | 1 | 5 | 12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1070759B | [发明授权] 一种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开采适用条件分类方法 | CN101070759B | 2010-05-19 | 200710022124X | 2007-05-04 | 中国矿业大学 | 马立强; 张东升; 刘玉德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处 | E21C41/16(2006.01)I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唐惠芬 | RU 2213868 C1,2003.10.10,全文.; CN 1865657 A,2006.11.22,全文. 范立民.论保水采煤问题.煤田地质与勘探33 5.2005,33(5),5,15,25,35.; 张东升,马立强.特厚坚硬岩层组下保水采煤技术.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3 1.2006,23(1),26,36,46,56.; 聂伟雄.浅埋煤层长壁保水开采探究.煤矿现代化 67.2005,(67),29-30.; 侯忠杰,消民,张杰,吴文湘.陕北沙土基型覆盖层保水开采合理采高的确定.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6 2.2007,26(2),161-164.; 师本强,侯忠杰.陕北榆神府矿区保水采煤方法研究.煤炭工程 1.2006,(1),36,46,56. | 一种薄基岩浅埋煤层保水开采适用条件分类方法,适用于薄基岩浅埋煤层上覆松散含水层水体的水资源保护。首先根据浅埋薄基岩覆存的结构特征,对不同采高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用预计公式:HL=9.29M+10.6,确定不同采高M对应的薄基岩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HL,;确定薄基岩浅埋煤层长壁工作面开采防水安全煤岩柱的保护层厚度为10m;根据不同松散含水层水体的富水性分类情况,确定不同采高所必需的基岩厚度;根据浅埋煤层上覆的松散含水层水体的富水性分类情况和不同采高,按基岩厚度划分保水开采。该方法水资源保护效果好,能安全生产、煤炭资源回收率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8 | 2 | 26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2505943B | [发明授权] 一种水源地中小煤矿用保水采煤方法 | CN102505943B | 2013-08-21 | 2011103701300 | 2011-11-21 | 西安科技大学 | 石平五; 邵小平; 刘洋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 | E21C41/16(2006.01)I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谭文琰 | CN 101021154 A,2007.08.22,; CN 101070759 A,2007.11.14,; CN 1963148 A,2007.05.16,; US 5782539 A,1998.07.21, 刘洋等.浅埋煤层矿区“保水采煤”条带开采的技术参数分析.《煤矿开采》.2006,第11卷(第6期),第6-10页.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源地中小煤矿用保水采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煤层位置确定:根据钻孔柱状图,确定所开采煤矿中所存在煤层的厚度和埋藏深度;二、开采参数确定,其确定过程如下:顶板岩梁承受载荷确定、开采条带的宽度上限值Lmax确定和煤柱宽度下限值Dmin确定;三、开采方案确定:根据Lmax和Dmin确定条带法开采过程中的采留尺度,其中条带法开采过程中所开采条带的宽度L0≤Lmax且所留煤柱的宽度D0≥Dmin;四、开采:按照常规条带开采方法对煤层进行开采,每开采一个宽度为L0的条带,留设一个宽度为D0的煤柱。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方便、可操作性强且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水源地中小煤矿开采时存在的易造成潜水资源大量流失、保水采煤效果较差等问题。 | 10 | 4 | 22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2767371B | [发明授权] 一种利用帷幕灌浆技术实现保水采煤的方法 | CN102767371B | 2015-05-20 | 2012102149327 | 2012-06-25 | 西安科技大学;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 赵晓光; 燕建龙; 贾锐鱼; 宋世杰; 谭晨曦; 聂文杰; 黄志贵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58号 | E21C41/16(2006.01)I | CN 102409997 A,2012.04.11,说明书第[0010]段,附图1-2.; CN 101768958 A,2010.07.07,全文.; CN 102277858 A,2011.12.14,全文.; US 3688507 A,1972.09.05,全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帷幕灌浆技术实现保水采煤的方法,首先确定开采范围与开采深度,确定待采煤层(3)下部不透水基岩(4)的深度,利用帷幕灌浆技术,沿开采范围边界每隔一定距离从地面(1)到煤层(3)下部不透水基岩(4)打深孔,再用高压把浆液灌注到孔洞周围的孔隙或裂隙中,这些浆液将孔隙或裂隙周边土层或岩层连成一个圆柱型不透水体,如果孔距合适使得这些圆柱型不透水体连接形成一道完整的挡水帷幕,以达防渗的目的,疏干帷幕范围内待采煤层上部的地下水,开采待采煤层,如果本范围内含有两个以上煤层,可逐一开采。有效预防开采中发生的突水事故,同时大大降低排水时间及费用,实现保水采煤的目标,具有明显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 1 | 4 | 4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3790586B | [发明授权] 一种长壁覆岩协调沉降保水采煤方法 | CN103790586B | 2015-03-04 | 2014100704137 | 2014-02-28 | 西安科技大学 | 张杰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中段58号 | E21C41/16(2006.01)I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谭文琰 | US 4309059 A1,1982.01.05,; CN 102505943 A,2012.06.20,; CN 102937035 A,2013.05.20,; CN 101915100 A,2010.12.15,; CN 102720499 A,2012.10.10, 简煊祥.煤矿保水开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第40卷(第1期),49-50.; 张杰等.浅煤层长壁间隔工作面隔水土层破坏机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第27卷(第6期),801-804.; 张少春等.保水采煤合理推进距离实验研究.《陕西煤炭》.2005,17-19.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壁覆岩协调沉降保水采煤方法,包括步骤:一、划分采区和工作面,二、确定工作面采煤方法为长壁覆岩协调沉降保水采煤方法:推进长度L形成第一条带,留设一个宽度为D1的充填煤柱,搬家后再推进长度L形成第二条带,再留设一个宽度为D2的支撑煤柱,相邻两个支撑煤柱间的区域为一个协调沉降区,三、确定长壁覆岩协调沉降保水采煤方法的开采参数:301、协调沉降区长度L'的确定,302、条带推进长度L的确定,303、支撑煤柱的宽度D2的确定,304、充填煤柱的宽度D1的确定,四、工作面开采。本发明的采煤方法简单,实现方便,既大大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又保护了缺水矿区宝贵的水资源,确保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实用性强。 | 3 | 5 | 11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3924975B | [发明授权] 一种用于采煤过程中的保水方法 | CN103924975B | 2016-01-20 | 2014101522672 | 2014-04-16 | 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 | 刘建功; 李玉宝; 赵立松 | 054000河北省邢台市团结西大街126号 | E21C41/16(2006.01)I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米文智 | CN 102865078 A,2013.01.09,; CN 1963148 A,2007.05.16,; CN 102505943 A,2012.06.20,; SU 1571250 A2,1990.06.15,; CN 102767371 A,2012.11.07,; CN 101021154 A,2007.08.22,; RU 2153072 C1,2000.07.20,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煤过程中的保水方法,涉及地下采矿方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一、采用立体探测技术对煤矿井下采掘地区的地下水静态赋存特征、保护层完整情况及天然导水通道发育情况进行立体探测;二、结合探测得到的结果,找到地下水保护层中的薄弱地段及导水通道以及存在地下水泄漏危险的地段,采用井下高压水射流钻进技术,通过快速、精确钻进,快速注浆封堵导水通道和存在地下水泄漏危险的地段、注浆加固地下水保护层或者留设保水煤柱。本发明方法能够在确保安全、高效采煤的同时,实现对矿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 2 | 12 | 10 | CN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A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WO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6640076B | [发明授权] 一种潜水含水层水位水量协同控制的保水采煤方法 | CN106640076B | 2018-07-24 | 201611045182X | 2016-11-22 | CN106640076A | 2017-05-10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范立民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号 | E21C41/16(2006.01)I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徐文权 | 本发明涉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工程领域与采矿工程有一定的交叉,尤其涉及一种潜水含水层水位水量协同控制的保水采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预测裂隙场对矿区潜水位埋深的影响分区;再对预测的潜水位消失区依据植被类型选择保水方法;再预测预测的潜水位埋深变化区煤层全厚综采沉降对潜水位埋深、埋深变化区煤层全厚综采越流对潜水位埋深和煤层全厚综采区域潜水含水层水均衡对潜水位埋深的影响,以及煤层全厚综采区域水均衡对潜水位埋深的影响总量;再将潜水位埋深变化区域分为适生类、高水位类和低水位类;再对潜水位埋深变化区域不同的分类采取不同的保水采煤方法;煤炭每开采一年,重复步骤五到八。 | 10 | 5 | 6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7542465B | [发明授权] 一种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7542465B | 2019-03-19 | 2017105990798 | 2017-07-21 | CN107542465A | 2018-01-05 |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中国矿业大学 | 马立强; 张东升; 王烁康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号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 E21C41/18(2006.01)I; E21F15/00(2006.01)I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楼高潮 | CN 101021154 A,2007.08.22,; CN 101070759 A,2007.11.14,; CN 104453903 A,2015.03.25,; CN 102011588 A,2011.04.13,; US 4799738 A,1989.01.24,; CN 106761750 A,2017.05.3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煤炭开采技术领域。在工作面内从主运输巷垂直或倾斜划分出若干条预掘巷道,采用多点平行作业的方式进行巷道的掘进,并及时充填掘进完成的巷道。通过控制掘进巷道宽度、巷道间隔宽度、巷道掘进速率、充填速度以及间隔充填时间,来有效控制采动覆岩裂隙发育和巷道顶板下沉量。该方法保证了工作面持续、稳定、高效地出煤,给予了充填作业面充足的时间和有效的空间使充填体凝固并达到承载强度要求,有效控制了浅埋煤层导水裂隙带之上隔水层渗透性的演变,实现了浅埋煤层赋存区域的保水开采,拓宽了保水开采的方法选择和适用条件,同时实现了煤炭资源安全高效高回收率开采。 | 6 | 12 | 4 | CN - Active, WO - Application Filing Pending, JP - Application Filing Pending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9577982B | [发明授权] 壁式连采连充保水采煤及水资源运移监测、水害预警方法 | CN109577982B | 2020-09-04 | 2018115166756 | 2018-12-12 | CN109577982A | 2019-04-05 | 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 马立强; 张东升;来兴平;王烁康;孙海;余伊河;郭金帅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 | E21C41/18(2006.01)I;E21F15/00(2006.01)I;E21F17/18(2006.01)I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楼高潮 | CN 108301833 A,2018.07.20; CN 103790586 B,2015.03.04; CN 108252741 A,2018.07.06; CN 107542465 A,2018.01.05; CN 103437765 A,2013.12.11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壁式连采连充保水采煤及水资源运移监测、水害预警方法,本方法将正常壁式工作面沿走向方向划分成“采‑充”和“采‑留”交替布置的开采块段,“采‑充”开采块段内开采的巷道之间不留煤柱,并对掘进完成的巷道进行充填,“采‑留”开采块段内开采的巷道之间留设窄煤柱,掘进完成的巷道不进行充填;并采用红外热成像系统观测采掘空间的表面红外辐射信息,对充填体或窄煤柱失稳等动力灾害进行预测预报;通过水资源运移监测与水害预警系统,对煤炭开采引起矿区水资源流失情况和采场易发生的水害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合理评价。本方法拓宽了保水采煤方法的适用条件,是一种有潜力的保水采煤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9 | 10 | 5 | CN - Active, WO -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3696771B | [发明授权] 一种跳采式旺格维利采场支巷充填采煤方法 | CN103696771B | 2015-06-10 | 2013107004649 | 2013-12-18 | 中国矿业大学 | 马立强; 余孝民; 张银忠; 王家学; 王俊杰; 赵茂平; 曹建波; 狄鹏; 金志远; 王飞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 | E21C41/16(2006.01)I; E21F15/00(2006.01)I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杨晓玲 | CN 102392643 A,2012.03.28,; RU 2471069 C1,2012.12.27,; CN 102587914 A,2012.07.18,; CN 102619516 A,2012.08.01,; CN 102996131 A,2013.03.27, | 一种跳采式旺格维利采场支巷充填采煤方法,利用旺格维利采煤法布置运输主巷和采场支巷,将多个采场支巷划分为多个开采阶段,按划分的多个开采阶段跳采采场支巷,采场支巷间不留煤柱。运输主巷为主要运输通道,采场支巷为采煤巷道。按照设计开采顺序以跳采方式依次回采所有的采场支巷,并依次对其进行及时充填,采场支巷两侧始终由未回采的煤体或已充填的采场支巷作为支撑体控制顶板,分为若干个开采阶段依次进行回采,最终实现无煤柱开采。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旺格维利采煤法和充填采煤法的优点,能有效控制采动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降,能实现“三下”压煤的安全高效回采,有效控制地表沉陷;同时还可实现保水采煤。其方法简单,易实施,效果好。 | 2 | 21 | 13 | CN - Active, WO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Ceased, RU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Ceased, US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Ceased, AU -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Ceas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3953390B | [发明授权] 控制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陷的保水开采充填接顶方法 | CN103953390B | 2016-02-10 | 2014101937577 | 2014-05-08 | 中国矿业大学 | 马立强; 金志远; 余孝民; 王飞; 孙海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 | E21F15/00(2006.01)I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杨晓玲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控制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陷的保水开采充填接顶方法,尤其适用于煤矿保水开采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陷的控制。通过在实施保水开采的充填工作面采空区顶部安装传感器,通过应力显示装置监测充填后的充填体,判断是采空区是否接顶或离层;当充填体接顶之后出现离层时,对采空区进行二次充填,保证采空区充分接顶,达到控制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陷的目的,最终实现煤矿水资源保护性开采。该方法简单,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效率高,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 2 | 18 | 4 | CN - Active Ceased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U - Active Ceased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RU - Active Ceased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US - Active Ceased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WO - Active Ceased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保水开采技术 | CN104481536B | [发明授权] 控制覆岩裂隙与地表沉陷的掘采充平行作业的采煤方法 | CN104481536B | 2017-02-08 | 2014106434377 | 2014-11-13 | CN104481536A | 2015-04-01 | 中国矿业大学 | 马立强; 苗乾坤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科研院 | E21C41/16(2006.01)I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杨晓玲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覆岩裂隙与地表沉陷的掘采充平行作业的采煤方法,在采场内布置采场运输巷、采场支巷和双翼式采硐,其中运输巷和采场支巷为运输巷道,在双翼式采硐内进行采煤作业。依次开采所有的双翼式采硐,并依次对其进行及时充填,双翼式采硐两侧始终由未开采的煤体或已充填的双翼式采硐作为支撑体控制顶板,通过控制双翼式采硐的长度和一次充填双翼式采硐的数目,实现双翼式采硐的无(少)支护,并最终实现无煤柱开采。该方法既减少了双翼式采硐的支护工程量,又减少了充填密闭墙的数目,实现了掘、采、充平行作业,能有效控制采动覆岩裂隙和地表沉降,实现水资源保护性开采(保水开采)和“三下”压煤的安全高效回采。 | 4 | 9 | 4 | CN - Active, US - Abandoned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WO - Abandoned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AU - Abandoned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481198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方法 | CN101481198B | 2011-04-27 | 2009100958151 | 2009-02-05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杭州环境保护研究所 | 高亮; 周如禄; 郭中权; 朱留生; 乔大磊 |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 | C02F9/14(2006.01)I; C02F1/78(2006.01)I; C02F1/28(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3/00(2006.01)I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33213 | 吴秉中 | 一种煤矿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污水再生利用技术领域。生活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自流依次进入格栅井、调节混合池,再通过提升泵提升后进入强化澄清池、强化澄清池出水自流依次进入氧化吸附池、清水池,最后由供水泵送给用户作为电厂锅炉用水水源和循环冷却水的工业用水。本发明采用强化澄清与氧化吸附相结合的深度处理方法,比常规的污水再生利用工艺流程更为简化,减少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和能耗,投资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该方法不仅对煤矿区生活污水二级生化出水深度处理后作为循环冷却水和电厂锅炉用具有独特的处理效果,而且可以应用到城镇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后作为工业用水的场合。 | 4 | 0 | 1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560029B | [发明授权] 煤矿井下水生产饮用水的简便方法 | CN101560029B | 2011-06-15 | 2009101433733 | 2009-05-22 | 河北理工大学 | 张锦瑞; 白丽梅; 郭春丽; 郝巧霞; 李萌 | 063009河北省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 | C02F9/04(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1/50(2006.01)I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王永红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废水生产饮用水的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煤矿井下水生产饮用水的简便方法。其艺流程为:混凝:选聚合硫酸铁作混凝剂,加药量为10mg/L~14mg/L,分别用300r/min的转速搅拌0.7min,100r/min的转速搅拌4min,60r/min转速搅拌10min;沉淀:55min~70min;过滤:用过滤柱进行过滤,过滤柱中装有改型的沸石滤料;消毒:饱和氯水的投加量为0.85~0.95mg/L。聚合硫酸铁具有适用水体pH值幅度宽、混凝絮体质量大、对低温低浊水净化效果好的特点,经此方案改进后的煤矿井下水完全可以作为饮用水使用。 | 2 | 0 | 6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2616906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废水净化剂及净化工艺 | CN102616906B | 2013-05-08 | 2012100987086 | 2012-04-05 | 中南大学; 北京市和信源投资有限公司 | 周向阳; 孙宏原; 邵建荣; 董文奎; 杨娟; 伍上元; 王辉; 刘宏专 | 41008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 C02F1/52(2006.01)I; C02F1/56(2006.01)I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 袁靖 | CN 1055720 A,1991.10.30,实施例.; CN 1344688 A,2002.04.17,具体实施方式.; JP 昭56-76293 A,1981.06.23,实施例1-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废水净化剂及净化工艺。所述煤矿废水包括洗煤水、煤泥水与矿井污水;所述煤矿废水净化剂的主体成分为冶金废渣,另外净化剂中还含有少量的聚乙烯酰胺;冶金废渣指的是硅热法炼镁工艺所产生的还原渣、铝热法炼钙工艺所生产的还原渣以及棕刚玉生产中所收集的除尘灰中的任何一种,或其中任意几种、按任意比率的组合;所述煤矿废水的净化工艺流程包括配制净化剂料浆、净化剂料浆与煤矿废水的混合与沉降等步骤。本发明发明所提供煤矿废水处理方法,不仅工艺简单,净化效果良好,净化成本低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方法充分利用了冶金废渣,真正实现了“废物利用”。本方法适于工业化应用。 | 6 | 3 | 1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2749894B | [发明授权] 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电气控制装置和矿井水处理系统 | CN102749894B | 2014-11-05 | 2012101797854 | 2012-05-30 | 煤科集团杭州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周如禄; 崔东锋; 郭中权; 朱留生 |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拱秀路288号 | G05B19/418(2006.01)I; C02F9/04(2006.01)I; C02F9/12(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E21F17/18(2006.01)N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尉伟敏 | EP 2058441 A1,2009.05.13,全文.; CN 201470161 U,2010.05.19,全文.; CN 201638081 U,2010.11.17,全文.; CN 202150026 U,2012.02.22,全文.; CN 202870565 U,2013.04.10,权利要求1-20. 崔东锋等.基于PLC和工控机的高矿化度矿井水深度处理自控系统.《工矿自动化》.2008,(第06期),第59-60页.; 周如禄等.煤矿矿井水处理厂自动控制技术探讨.《煤炭科学技术》.2003,第31卷(第01期),第37-38,67页.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电气控制装置和矿井水处理系统,该控制装置包括信号采集单元、辅助控制单元、主控单元和参数设定单元,其中,信号采集单元用于根据矿井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生成采集信号;辅助控制单元与所述信号采集单元相连;主控单元与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相连;参数设定单元与所述主控单元相连。该电气控制装置为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的控制装置,可根据设定的运行条件自动控制各种矿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矿井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可减小通过人工操作矿井水处理系统中各种设备的劳动强度,并且减小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 | 16 | 5 | 4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4150574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 | CN104150574B | 2015-10-28 | 2014103184505 | 2014-07-04 | 安徽三环水泵有限责任公司 | 严超 | 238200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工业园区 | C02F1/52(2006.01)I; C02F1/56(2006.01)I; C02F1/48(2006.01)I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娄尔玉 | CN 101913688 A,2010.12.15,; CN 102701492 A,2012.10.03,; CN 102786127 A,2012.11.21,; CN 1344688 A,2002.04.17,; KR 20010103460 A,2001.11.23,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污水的一级物化强化混凝剂及其处理方法,涉及污水一级处理技术领域,由以下重量的组分组成:硫酸亚铁40-50kg、聚合硫酸铝15-25kg、羧甲基壳聚糖5-10kg、聚丙烯酸钠5-10kg、聚二甲基己二烯氯化铵5-8kg、明胶3-5kg、氧化钙5-10kg、海藻酸钠3-5kg、铁粉15-20kg。本发明利用多种物化试剂,结合磁力效能污水处理一体机处理煤矿污水,处理速度快,可高效去除污水中悬浮物、降浊、脱色、清澈水质,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磷、COD、BOD、SS和各类重金属。 | 3 | 5 | 8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45279C | [发明授权] 复配混凝法处理煤矿排污水的方法 | CN1045279C | 1999-09-29 | 951049119 | 1995-05-10 | 宋乾武 | 宋乾武 | 100840北京市840信箱十室 | C02F1/52; B01D21/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配混凝法处理煤矿排污水的方法,先加入无机混凝剂,如、石灰、铝盐、铁盐或铝铁复合盐,然后再加入NCF天然植物絮凝剂,本发明的方法可将煤矿排污水处理成电厂给水或生活饮用水,不仅可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还可除去水中的油和有机物,具有处理效果好,药剂耗量少,处理成本低的特点。 | 3 | 0 | 2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5060398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矿井水井下净化处理方法 | CN105060398B | 2017-11-14 | 2015105111927 | 2015-08-19 | CN105060398A | 2015-11-18 | 西藏神州瑞霖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吴盟盟; 陆晶; 张鑫; 安慰; 王晓婵; 李磊; 肖研婷 | 856100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英雄路21号 | C02F1/40(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喻蓉 | CN 104445677 A,2015.03.25,说明书第0005-0009段.; CN 103214123 A,2013.07.24,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图1-3. | 本发明公开煤矿矿井水井下净化处理方法,包括在井下对矿井水进行固液分离的沉淀处理和油水分离处理,去除矿井水中的悬浮物和油污。矿井水经进水管进入水池底部,从布水区均匀排出,经除泥‑除油装置固液分离、油水分离后,悬浮物沉淀后进入排泥装置、油污经集油管排出,净化后的矿井水通过出水管排出。本发明方法使用的设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布置在井下,避免了地面处理占地大、污染环境等缺陷,而且本发明方法克服了现有矿井水净化处理无除油措施的技术问题,矿井水中悬浮物和油污的去除效率高,除油效果显著,净化后的水达到回用或饮用的标准。 | 6 | 5 | 2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5923724B | [发明授权] 煤矿井下水力冲孔煤泥水净化处理方法 | CN105923724B | 2019-04-12 | 2016103209535 | 2016-05-16 | CN105923724A | 2016-09-07 | 河南理工大学 | 张明杰; 卢坤鹏; 宋景玲; 冯阵东; 范豪杰; 宝坤 | 454000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世纪大道2001号 | C02F1/52(2006.01)I; C02F1/56(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1131 | 朱俊峰 | CN 104998465 A,2015.10.28,; CN 104261538 A,2015.01.07,; CN 1112694 A,1995.11.29,; CN 1597548 A,2005.03.23,; CN 1789161 A,2006.06.21,; US 5770091 A,1998.06.23, 于季红等.浅析同程化技术在含悬浮物矿井水净化处理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科学》.2015,第41卷(第3期),第98-102页. | 煤矿井下水力冲孔煤泥水净化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第一个水力冲孔钻孔作为测试孔,分别测出其不同时间段冲出煤泥水的浓度;2)应用公式以及关系图,求出净化该煤泥水所需要的两种药剂量;3)采用本发明给出的煤泥水沉淀系统装置,使水力冲孔所产生的煤泥水加入所需要的沉淀药剂后流入沉淀池;4)定时取沉淀池内煤泥水,在实验室检验其浓度;5)沉淀达到要求后,上层溶液经排放管道排出,下部沉淀的煤泥挖出运出矿井。本发明通过现场实验研究,得出试验煤泥沉淀所需药剂浓度与煤泥水浓度比值和沉淀时间的规律与关系式。此规律推广至不同煤层,确定应用所需药剂量,使冲孔煤泥快速高效沉淀。 | 5 | 6 | 2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7032458B | [发明授权] 一种制备煤矿井下降尘用磁化水的磁化装置及方法 | CN107032458B | 2019-12-10 | 2017104211166 | 2017-06-07 | CN107032458A | 2017-08-11 | 中国矿业大学 | 秦波涛; 周群; 王俊; 梁洪军; 王安梁; 高昂; 高远; 侯晋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 | C02F1/48(2006.01)I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郝伟扬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煤矿井下降尘用磁化水的磁化装置及方法,该装置由多个磁筒以“U”字型排布方式采用连接弯管并联连接而成;所述磁筒由外部磁铁、内部磁铁、中空耐压管、螺旋叶片、屏磁罩、连接钢柱、耐压管、封闭螺母和法兰盘组成。本发明采用交替式排布方法将内、外磁铁布置在由中空耐压管、螺旋叶片与耐压管所构成的水流螺旋通道上,构建了脉动切割磁化与螺旋扰流相结合的高效磁化环境,使得流过的降尘用水得到连续高效磁化,并增加了水流的湍流度及磁程,避免因水与磁场接触时间较短得不到均匀磁化的问题,该装置具有本质安全、操作方便、体积小、磁化效率高的特点。适合安放于煤矿井下各个位置,能有效改善降尘用水的湿润性能。 | 8 | 7 | 2 | CN - Active Pending Abandoned Pending Application Filing, US - Active Pending Abandoned Pending Application Filing, AU - Active Pending Abandoned Pending Application Filing, JP - Active Pending Abandoned Pending Application Filing, WO - Active Pending Abandoned Pending Application Filing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10372071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及设备 | CN110372071B | 2021-09-17 | 2019107114805 | 2019-08-02 | CN110372071A | 2019-10-25 | 江苏天鑫中冶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丁岳云;丁小玲 | 214200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高塍镇高塍村韩一组 | C02F1/48(2006.01)I;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670 | 潘卫锋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磁分离水体净化工艺及设备,主要包括管道混合器、混凝池、磁种添加池、絮凝装置、沉淀池、磁分离装置、净水后处理装置、污泥脱水机,管道混合器、混凝池、磁种添加池、絮凝装置、沉淀池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的磁泥出口、净水出口分别与磁分离装置、净水后处理装置通过管道连接;磁分离装置的出泥口与污泥脱水机通过管道连接;磁分离装置的磁种口与磁种添加池通过管道连接,污泥脱水机通过管道与管道混合器的进水端连接。本发明工艺及装置对磁种回收率高,且将去磁污泥进行回收处理,绿色环保,高效快速。 | 8 | 35 | 1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12209482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用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 | CN112209482B | 2021-06-29 | 2020110863845 | 2020-10-12 | CN112209482A | 2021-01-12 | 象山德曼机械有限公司 | 马武豪 | 315700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东郊工业开发区 | C02F1/52(2006.01)I;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525 | 杨玉真 | CN 108191089 A,2018.06.22; CN 201161932 Y,2008.12.10; CN 210915625 U,2020.07.03; JP 2011083667 A,2011.04.28; JP 4459860 B2,2010.04.2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用高效环保污水处理设备,涉及煤矿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为了便于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煤粉;具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泄口,所述主体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转动连接有转动主轴,转动主轴底端通过轴承座和安装架安装于主体底部侧壁;所述转动主轴两侧外壁向外延伸有两个对称的联动凸条。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形气囊、连接架等结构,利用环形气囊的浮力,使得提升叶始终与液面适配,在联动凸条带动提升叶转动时,能够对液面处的水体进行导向,使其流过提升叶表面,在通过加剂口添加絮凝剂时,能够充分的吸附液面处的煤粉,有效的解决了液面处煤粉不易沉淀的问题。 | 6 | 5 | 0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11039494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矿废水预处理装置 | CN111039494B | 2021-12-17 | 2020100082115 | 2020-01-06 | CN111039494A | 2020-04-21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徐皓;刘江 | 402260重庆市江津区滨江新城南北大道1号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C02F9/12(2006.01)I;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48 | 王伟 | 本发明提供一种煤矿废水预处理装置,包括主体;过滤机构;隔板;除杂机构;驱动机构;储存机构和沉淀机构,所述除杂机构包括第一电磁板、第二电磁板、钢珠、固定块、滚筒和金属条;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中空为漏斗形的所述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端内部安装所述钢珠;所述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截面为半圆形的所述滚筒,所述滚筒的侧壁为半环形的所述金属条,所述金属条抵触所述钢珠;所述隔板的侧壁安装第二电磁板,所述主体的内部安装所述第一电磁板,所述第一电磁板和所述第二电磁板电性连接所述钢珠和所述金属条。本发明提供的煤矿废水预处理装置快速清除漂浮在废水内部的含铁杂质。 | 5 | 3 | 0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128264B | [发明授权] 改性的胺-醛树脂及其在分离工艺中的应用 | CN101128264B | 2013-05-29 | 2005800448271 | 2005-12-21 | 佐治亚-太平洋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 詹姆斯·T·赖特; P·W·赫德; 莉萨·M.·亚瑟; P·哈特; R·A·雷迪格; R·D·凯利; 卡尔·R.·怀特; 赫特·D·加布里埃尔森; 约翰·B.·海因斯 | 美国佐治亚州 | B03D1/02(2006.01)I; B03D1/016(2006.01)I; B03D1/01(2006.01)I; B01D21/01(2006.01)I; B03B1/04(2006.01)I; C02F1/56(2006.01)I; C09C1/42(2006.01)I; C10G1/04(2006.01)I; B28C1/08(2006.01)I; B01D37/02(2006.01)I; B01D37/03(2006.01)I; C02F11/14(2006.01)I; C10G33/00(2006.01)I; C22B3/00(2006.01)I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夏正东 | 60/638,143 2004.12.23 US; 60/713,339 2005.09.02 US | 2007.06.25 | PCT/US2005/046364 2005.12.21 | WO2006/071672 EN 2006.07.06 | US 3260365 A,1966.07.12,参见说明书第27栏第1行至第33栏第24行.; WO 8607072 A1,1986.12.04,参见说明书第1页第1行至第5页第4行.; GB 799873 A,1958.08.13,参见全文.; CN 1503819 A,2004.06.09,参见全文.; CN 85107440 A,1986.04.10,参见全文.; CN 1292053 A,2001.04.18,参见全文.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从液体中去除悬浮和/或溶解在其中的多种固体和/或离子类物质的改性树脂。这些改性树脂特别适用作许多种材料(例如矿物和金属矿物)选矿,包括含粘土杂质的杂质煤的选矿,以及在有用的沥青与固体杂质(例如沙子)的分离中的泡沫浮选抑制剂。该改性树脂也可用于处理含水悬浮液以去除固体颗粒,以及用于在水的净化中去除金属离子。该改性树脂包含偶联剂改性的基础树脂,其对于结合固体杂质特别是硅质材料(例如沙子或粘土)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 44 | 11 | 7 | CN - 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ZA -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177324B | [发明授权] 矿井水井下处理系统 | CN101177324B | 2010-11-10 | 200610114466X | 2006-11-10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何绪文; 张先; 王春荣; 章立萍; 邵立南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中国矿业大学 | C02F9/02(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1/48(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赵镇勇; 任红 | CN 2512771 Y,2002.09.25,全文.; CN 1072395 A,1993.05.26,全文.; RU 2186038 C2,2002.07.27,全文.; CN 1199022 A,1998.11.18,说明书第2页第18行至第4页第1行、图1-2. 何绪文 等.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处理技术研究.煤炭科学技术30 8.2002,30(8),第40页第2栏第4行至第41页第1栏第8行.; 杨云龙 等.矿井水净化与回用技术探讨.山西建筑 2.1996,(2),第45页第2栏第27行至第46页第1栏第4行.; 吴东升 等.苦咸水处理技术研究.煤10 6.2001,10(6),14-16,64.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水井下处理系统,该系统布置在井下,包括沉淀系统、过滤系统、阻垢系统、供水系统,所述矿井水首先经过沉淀系统沉淀,再经过滤系统过滤,后经阻垢系统阻垢后,得到可以回用的清水。所述沉淀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包括平流区和斜板区,矿井水依次过平流区和斜板区进行沉淀。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初级过滤器、精过滤器,精过滤器为双滤料精过滤器,其内部设有果壳滤料和陶粒滤料两种滤料。阻垢系统的阻垢仪为电子型或永磁型的阻垢装置。还包括反冲洗装置,用于对过滤系统进行清洗。结构简单、成本低、高效、安全。尤其适用于煤矿矿井水处理,特别适合于对煤矿高悬浮物、含铁锰矿井水的井下处理。 | 7 | 4 | 12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293718B | [发明授权] 一种污水的快速处理方法 | CN101293718B | 2010-06-02 | 2008100480272 | 2008-06-16 | 湖北富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王仁宗; 陈根 | 432400湖北省应城市经济开发区 | C02F9/04(2006.01)I; C02F1/28(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1/70(2006.01)I; C02F1/72(2006.01)I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王守仁 | CN 101186419 A,2008.05.28,全文.; JP 63-224733 A,1988.09.19,全文. 朱武斌 等.铁炭微电池电解填充流化床反应器水力学行为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3 11.2002,3(11),81-84. | 本发明是一种污水的快速处理方法,其步骤包括:(1)吸附:采用粉煤灰或由粉煤灰和砂石组成的吸附剂,吸附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2)絮凝:利用脉冲电源电解工艺对有机污染物进行脱色和絮凝处理;(3)氧化还原:利用铁-炭构成的原电池,对脱色和絮凝处理后的有机污染物再处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氧化还原;(4)排放净化后的污水。本发明易于实施,投资小,兼顾了污水处理量和处理速度;处理中不使用添加剂,水处理介质廉价易得,处理介质使用后可以另作它用,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水色度低,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10 | 1 | 1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701744B | [发明授权] 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水机 | CN101701744B | 2011-09-07 | 2009101313407 | 2009-04-15 | 济南科一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 | 初明强; 周凯升 | 250101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颖秀路1356号知慧大厦5楼 | F24H1/20(2006.01)I; F24H9/20(2006.01)I; A47J31/00(2006.01)I; C02F1/48(2006.01)I | CN 201641609 U,2010.11.24,权利要求1-10.; CN 2105921 Y,1992.06.03,全文.; KR 20010085022 A,2001.09.07,全文.; CN 2860281 Y,2007.01.24,全文.; CN 2893238 Y,2007.04.25,全文. |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开水机,包括隔爆兼本安电磁启动器、隔爆兼本安电源、自来水微滤和磁化防垢装置、水箱、隔爆电加热器、电气自动控制器、接水室等。其特征在于首选电源为660V、50Hz,电气组件采用隔爆结构,控制系统采用本安电路,隔爆、防尘、防干烧、阻燃、节能,无反复加热,无生水和熟水混合现象,出水100%为开水,水质新鲜,热效高,结垢轻,使用方便,能随时供应热开水和温开水。本发明既可使用煤矿井下可饮用自来水,也可使用桶装饮用水。本发明可较好的解决煤矿井下人员的饮水问题。 | 10 | 5 | 6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1717172B | [发明授权] 一种水产养殖用地下海水的处理方法 | CN101717172B | 2012-05-23 | 2009101991551 | 2009-11-20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庄保陆; 张业韡; 倪琦 | 200092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赤峰路63号 | C02F9/14(2006.01)I; A01K63/04(2006.01)I; C02F3/10(2006.01)N; C02F1/52(2006.01)N; C02F1/24(2006.01)N; C02F1/62(2006.01)N; C02F103/08(2006.01)N; C02F103/06(2006.01)N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季申清 | JP 特开2006-192418 A,2006.07.27,实施例.; CN 1733618 A,2006.02.15,说明书第3页最后一段、第4页第13-16行、第5页第2段和实施例1.; JP 特开2006-122838 A,2006.05.18,实施例.; CN 101323492 A,2008.12.17,实施例.; CN 101333026 CN,2008.12.31,实施例. | 本发明属于海水养殖水中去除地下海水中铁和锰的工艺方法。一种水产养殖用地下海水的处理方法:快速增氧处理:由增氧器具进行增氧处理,使水体pH值维持在7.0-7.8,[O2]≥0.40[Fe2+];生物氧化处理:在反应池廊道内悬挂毛刷状的PE材质的立体弹性滤料,填料表面形成生物滤膜;截留处理:在反应池中弹性滤料将不溶性物质截留在弹性滤料中;沉淀处理:在廊道内平均水流速为10-20m/h,氧化时间为1.5-3h;气浮处理:由气浮装置处理,去除铁锰微粒子和二次增氧,分离去除大部分不溶性化合物;砂粒过滤处理:采用煤渣和石英砂的两段式滤料滤池过滤。本发明能保证水中溶解氧含量和维持生物滤料中微生物的平衡与稳定及水质,较低的投资运行费用,增加养殖系统效益。 | 4 | 2 | 3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2701352B | [发明授权] 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的处理方法 | CN102701352B | 2013-07-17 | 2012102073510 | 2012-06-21 | 青岛理工大学 | 程丽华; 孙杰; 毕学军; 刘长青 | 266520山东省青岛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中路2号 | C02F1/52(2006.01)I; C02F1/28(2006.01)I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37224 | 王书刚 | CN 102276085 A,2011.12.14,说明书第0004-0009段.; CN 102167478 A,2011.08.31,说明书第0005-0020段.; CN 1524807 A,2004.09.01,说明书第2页第8段-第3页最后一段.; KR 98001859 A,1998.03.30,摘要.; JP 64-85107 A,1989.03.30,全文.; US 4761239 A,1988.08.02,说明书第3栏第36行-第8栏第22行及附图1. | 本发明提供一种回用于电厂循环冷却水的中水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1)粉煤灰前置处理阶段:采用粉煤灰直接投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二级出水中,使粉煤灰与原水混合;(2)石灰软化阶段:向经过粉煤灰前置处理后的粉煤灰与原水的混合液中投加石灰乳液和絮凝剂,并进行搅拌,混合液在该阶段的停留时间为2分钟-3分钟;(3)絮凝阶段:搅拌停留15分钟-25分钟;(4)澄清阶段:在澄清阶段的停留时间控制在1.5小时-2.5小时,然后排出使用。本发明利用粉煤灰吸附中水的部分有机物质,节约了药剂成本,有利于污泥脱水,出水安定性好,水的浊度去除率、TDS的去除率和钙硬度的去除率都有较大提高。 | 1 | 6 | 4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48698C | [发明授权] 一种复合净水剂 | CN1048698C | 2000-01-26 | 901089567 | 1990-11-10 | 柳生 | 柳生; 林桂英 | 100086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82号塔楼707室 | C02F1/52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黄健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净水剂,该净水剂以洗煤厂洗煤浓缩池底流排出的废物为原料,其包括净水剂1#和2#,其中1#净水剂由含水量小于20%的煤泥、15~20%的工业废酸、铝灰和水组成,2#净水剂则由PAM、MgCl2或CaCl2和水组成,本发明的复合净水剂可用于净化煤矿区的洗煤泥水和各种工业废水,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 | 1 | 0 | 6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5129943B | [发明授权] 一种处理细粒高粘土质煤泥水的凝聚剂 | CN105129943B | 2017-08-08 | 2015105489131 | 2015-08-31 | CN105129943A | 2015-12-09 | 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 | 陈文科; 闫晔轶; 孙亚峰; 马晓炜; 张晓平 | 710054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北路100号 | C02F1/52(2006.01)I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谭文琰 | CN 102963953 A,2013.03.13,说明书发明内容部分.; CN 103739049 A,2014.01.23,全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细粒高粘土质煤泥水的凝聚剂,由重晶石粉、方解石粉、白云石粉和麦饭石粉中的两种以上混合均匀制成。本发明的凝聚剂为矿物制剂,在使用时随煤泥一起排出,不会在水中累积,不影响水质,该凝聚剂能够改变煤泥颗粒的表面电性,最终使高粘土质矿物与煤泥颗粒易于絮凝和沉降,加快了煤泥的压滤速度,提高了精煤品质与产量。本发明的凝聚剂配合适当的絮凝剂,用于处理成分复杂、难以沉降的煤泥水时效果良好,特别是针对高粘土质、细粒煤泥水,凝聚效果明显,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处理后的煤泥滤饼的含水量降低到25%以下,浓密机溢流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小于150mg/L。 | 5 | 2 | 4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5174591B | [发明授权] 一种矿井下水处理的设备 | CN105174591B | 2017-12-19 | 2015105870655 | 2015-09-16 | CN105174591A | 2015-12-23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 | 宋宜猛; 王安虎; 时宝 | 100029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35号楼 | C02F9/12(2006.01)I; C02F9/02(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 CN 104724876 A,2015.06.24,说明书第0004、0033-0037段及图1.; CN 102749894 A,2012.10.24,说明书第0005、0037-0048段及图1.; RU 2007146627 A,2009.06.27,; CN 102887598 A,2013.01.23,; CN 103011444 A,2013.04.03,; CN 203392955 U,2014.01.15,; CN 101993174 A,2011.03.30,; CN 201292296 Y,2009.08.19, | 本发明提供一种矿井下水处理的设备,其包括井下水污染检测池、污染检测装置、未污染控制阀、污染控制阀、未污染水地上存储池、污染水井下存储池、沉淀池、除油池、污泥排出口、污泥存储池、污泥压滤箱、污泥干燥成型箱和控制器,本发明拟采用对已经污染的水与未污染的水进行分开治理的策略,降低了井下水处理的费用,同时,将井下污染的水进行沉淀和除油后进行综合治理过滤,能够显著的提高水质,以便用于生活、灌溉、工业或者生产用水,而同时将沉淀的污泥和油混合利用,压滤处理后制成污泥干燥块,能够供煤矿锅炉燃烧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在处理水的同时,有效的利用了污泥中的煤炭资源,即环保又经济。 | 4 | 8 | 0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55451C | [发明授权] 一种阳离子絮凝剂 | CN1055451C | 2000-08-16 | 931107539 | 1993-04-06 | 中国矿业大学 | 施秀屏; 欧泽深; 郑文华; 朱红; 高敏 | 221008江苏省徐州市南郊翟山 | C02F1/56; B01D21/01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专利事务所 | 黄雪兰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阳离子絮凝剂,属于污水、废水处理净化剂;是一种有机复合型阳离子絮凝剂。它是由H2N-(CH2CH2NH)D-H与3-氯-1.2-环氧丙烷及水按一定比例进行加热,保温80~110℃,4~6小时制得高分子聚多胺,再用它与MX按一定比例进行杂交复配而制得有机复合型阳离子絮凝剂。它可广泛应用于煤矿井水、选煤厂煤泥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制革和印染等行业的废水治理。 | 1 | 0 | 4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6520204B | [发明授权] 一种煤催化气化方法 | CN106520204B | 2019-02-12 | 2016110677633 | 2016-11-28 | CN106520204A | 2017-03-22 |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毛燕东; 芦涛; 刘雷; 李克忠 | 065001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祥路新奥科技园南区B座522室 | C10J3/00(2006.01)I; C10J3/72(2006.01)I; C02F1/28(2006.01)I; C02F1/42(2006.01)I; C02F1/52(2006.01)I; C02F9/04(2006.01)I; C02F103/10(2006.01)N; C02F101/20(2006.01)N; C02F101/30(2006.01)N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274 | 申健 | CN 104449859 A,2015.03.25,; CN 103349994 A,2013.10.16,; JP 特许第5509445 B2,2014.06.04,; CN 104759249 A,2015.07.08, | 本发明公开一种煤催化气化方法,涉及煤气化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煤催化气化用水短缺,煤矿井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的煤催化气化方法包括:S1、将负载有催化剂的煤在气化炉中进行催化气化反应,以获得煤催化气化灰渣;S2、将煤矿井废水作为水洗介质对所得到的煤催化气化灰渣进行水洗处理,以对所述煤催化气化灰渣中的催化剂进行回收,同时净化矿井废水。本发明煤催化气化方法可用于解决煤催化气化用水短缺的问题同时避免煤矿井废水对环境形成污染。 | 12 | 4 | 1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7934978B | [发明授权] 一种粉煤灰制备无机聚合絮凝剂的方法 | CN107934978B | 2020-12-15 | 2017109940266 | 2017-10-23 | CN107934978A | 2018-04-20 | 昆明理工大学 | 苏毅; 任园园;陈富金;李国斌;罗康碧;李沪萍;胡亮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253号 | C01B33/26(2006.01)I;C01G49/14(2006.01)I;C01D5/02(2006.01)I;C02F1/52(2006.01)I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煤灰制备无机聚合絮凝剂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粉煤灰碱性煅烧,氢氧化钠溶液浸取分离SiO2和铝,浸出液酸化调pH值,分离得到聚硅酸铝,氢氧化钠溶液浸取渣酸浸,酸浸液蒸发浓缩,调pH值,聚合得到硫酸铁液体产品;本发明方法工艺流程和处理时间短,工艺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安全,是一种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能达到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目的。 | 2 | 9 | 0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8128856B | [发明授权] 利用电泳原理控制采空区充填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系统 | CN108128856B | 2019-06-04 | 2018101140229 | 2018-02-05 | CN108128856A | 2018-06-08 | 中国矿业大学 | 黄艳利; 高华东; 张吉雄; 李俊孟; 韩震; 宋天奇; 孔国强; 王枫晚 | 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学路1号 | C02F1/48(2006.01)I; C02F101/20(2006.01)N; C02F103/10(2006.01)N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程化铭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泳原理控制采空区充填体重金属元素迁移的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直流电源、导电板、筛管、集中管道、抽水泵、蓄水池(6)和排水泵。采空区内平行采煤工作面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与采煤工作面等长的一列导电板,相邻的两列导电板连接直流电源的不同极,其中连接电源负极的导电板下方铺设筛管。重金属离子由于电场作用会在连接电源负极的导电板周围富集,然后抽水泵启动使污水经过筛管、集中管道汇集于蓄水池,最后由排水泵排到地面进行处理。本发明能够有效控制重金属离子在采空区围岩的迁移,减少采空区煤矸石充填体重金属离子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 | 3 | 11 | 1 | CN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AU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WO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JP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RU - Activ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9319896B | [发明授权] 用粉煤灰和钒钛磁铁矿制备絮凝剂的方法 | CN109319896B | 2021-08-24 | 2018113077936 | 2018-11-05 | CN109319896A | 2019-02-12 | 攀枝花学院 | 李海兰;黄延 | 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 C02F1/52(2006.01)I;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梁鑫 | CN 102689955 A,2012.09.26; CN 104386787 A,2015.03.04; CN 105217755 A,2016.01.06; CN 108033488 A,2018.05.15; CN 107935143 A,2018.04.20; CN 104003492 A,2014.08.27 刘红.含钛高炉渣制备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及其性能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2,第35卷(第2期),第105-108页. | 本发明属于废弃物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粉煤灰和钒钛磁铁矿制备絮凝剂的方法。针对现有采用粉煤灰制备絮凝剂的方法流程长、成本高,絮凝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粉煤灰和钒钛磁铁矿制备絮凝剂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钒钛磁铁矿粉碎,备用;b、取钒钛磁铁矿,溶于NaOH溶液中,反应60~90min,取上层清液A;c、取粉煤灰,加入体积比为1~3︰1的HCl和H2SO4,再加入NaCl,在25~35℃下恒温磁力搅拌0.5~2.5h,得酸处理的粉煤灰混合物,取上层清液B;d、将A液和B液按体积比1~5︰1混匀,再在80~150℃下蒸发结晶,得到聚硅酸盐絮凝剂。本发明制备了一种聚硅酸盐絮凝剂,综合了铝系和铁系絮凝剂的优点,絮凝效果好;制备流程简单,成本低。 | 3 | 6 | 0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8046448B | [发明授权] 一种地下矿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CN108046448B | 2020-10-09 | 2017112230811 | 2017-11-29 | CN108046448A | 2018-05-18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郭强; 顾大钊;李井峰;董斌琦 | 100011北京市东城区安外西滨河路22号神华大厦 | C02F9/02(2006.01)I;C02F9/12(2006.01)I;C02F103/06(2006.01)N;C02F103/10(2006.01)N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1012 | 崔华;张相升 | CN 203247149 U,2013.10.23; CN 203247149 U,2013.10.23; CN 206600186 U,2017.10.31; CN 102942231 A,2013.02.27; CN 202914135 U,2013.05.01; US 2014262739 A1,2014.09.18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矿井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悬浮物处理设备、保安过滤器、超滤设备、反渗透设备和地下污水存储水库;所述悬浮物处理设备的出液口与所述保安过滤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保安过滤器的出液口与所述超滤设备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超滤设备的出液口与所述反渗透设备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反渗透设备包括淡水出液口和污水出液口,所述地下污水存储水库与所述污水出液口连通,所述淡水出液口上连接有淡水输送管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地下矿井水处理方法。本发明公开的地下矿井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可以对地下矿井水的井下高效分级处理,其利用煤矿采空区形成的地下污水存储水库将地下污水在地下储存,实现了零排放,避免污染环境。 | 20 | 5 | 2 | CN - Active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171803C | [发明授权] 污水处理剂 | CN1171803C | 2004-10-20 | 011333839 | 2001-10-31 | 沈阳中绿水务有限公司 | 朱龙; 王令宇; 段运亨; 陈利 | 110002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北大街68号龙汉大厦9楼C座 | C02F1/52; B01D21/01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梁焱 | 一种污水处理剂,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含有Al+++、Fe+++,Mg++以及少量Mn2+及立德粉。其含量为Al+++占30~50%,Fe+++占10~30%,Mg++占30~50%,以及少量Mn2+及立德粉,采用一般方法混合配制,取一定量的水按以上配比加入硫酸铝,硫酸铁和硫酸镁以及硫酸锰和立德粉,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全部溶解即可使用,本发明具有:使用范围广、沉淀率高、出水水质好、处理成本低;对钢结构无腐蚀作用,药剂本身无毒性、无污染,使用较安全。水处理剂还可广泛应用于油田、煤矿、纺织厂、印染厂等各种废水处理,也可应用于城市污水治理。 | 2 | 0 | 6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233566C | [发明授权] 污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 CN1233566C | 2005-12-28 | 031111785 | 2003-03-13 | 邱建萍 | 邱建萍; 张丙勋; 李建民; 马爱青; 张茂林 | 116100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站前街道有泉路11号 | C02F1/52; C02F11/12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龙锋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尤其是化工、冶金、煤矿等行业污水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污水综合处理系统,斜管沉淀罐厂房内建一个地下室,其他工艺设备装在地下室中,斜管沉淀罐排泥口与浓缩机进料口管道连接,浓缩机出料口与渣浆泵相接,渣浆泵连接搅拌罐进料口、搅拌罐出口经渣浆泵与脱水设备进料口连通,脱水设备排泥口和集泥坑相通。系统结构紧凑集中,操作维修方便,充分利用了斜管沉淀罐下面空间,占地面积可节省40亩,工程建设可节省资金500万元,杜绝了对地上构筑物及环境的污染,节能环保效果显著。工艺简洁合理,立体布置层次分明,流程短,阻力损失小,降低运行费用。 | 1 | 0 | 1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0429156C | [发明授权] 一种循环煤泥水的高效澄清方法 | CN100429156C | 2008-10-29 | 2006100379935 | 2006-01-20 | 中国矿业大学 | 刘炯天; 张明青 | 221008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处 | C02F1/52(2006.01); C02F1/68(2006.01); C02F103/10(2006.01)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楼高潮 | US6171506B1 2001.01.09; CN1055720A 1991.10.30; CN1093342A 1994.10.12; CN1180667A 1998.05.06煤泥水中黏土颗粒对钙离子的吸附实验研究及机理探讨. 张明青,刘炯天,李小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33卷第5期. 2004; 石灰在煤泥水混凝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苏永渤,李亚峰,张健.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12卷第4期. 1996; 水质硬度对选煤厂循环水澄清的影响. 范彬,刘炯天.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1999 | 本发明一种循环煤泥水的高效澄清方法,最适用于选煤厂循环煤泥水。通过在煤泥水中添加水质调整剂提高水质硬度,实现煤泥水的澄清。利用硬度计检测煤泥水水质硬度,当测试结果低于临界值时,计算确定水质调整剂添加的量,添加水质调整剂。针对难澄清煤泥水特性,使用廉价、无二次污染的水质调整剂,通过水质硬度调控,加速煤泥水中固体颗粒沉降,实现煤泥水澄清和高效循环使用;解决选煤厂煤泥水不易沉降,药剂消耗高,存在二次污染,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等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1 | 8 | 3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WO - Application Filing Ceased, AU - Application Filing Ceased | |||||||||
化石能源降碳技术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 煤炭低碳开采 |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 CN100462125C | [发明授权] 一种洗煤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0462125C | 2009-02-18 | 2007100105304 | 2007-03-05 | 王春梅 | 王春梅 | 112612辽宁省铁岭县镇西堡镇镇西堡村净水公司 | B01D21/01(2006.01); C02F1/56(2006.01); C02F103/10(2006.01) | 铁岭天工专利商标事务所 | 张沈 | CN1343631A 2002.04.10; CN1055720A 1991.10.30; SU947075A1 1982.07.30; CN1406877A 2003.04.02采用凝聚剂、絮凝剂配合添加技术强化细煤泥沉降. 陶群等.煤质技术,第2-3期. 2005; 煤泥水澄清试验结果分析. 金明等.选煤技术,第2期. 2005 | 一种洗煤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由细度是40~100目的聚丙烯酰胺与粒度是0.2~2.0毫米、含水量是4%~15%的氯化镁均匀混合的混合物,洗煤水处理剂中,氯化镁中净氯化镁化合物与聚丙烯酰胺中净聚丙烯酰胺化合物的重量比值是1~3。洗煤水处理剂的制备方法是:取粒度是0.2~2.0毫米、含水量是4%~15%的氯化镁和细度是40~100目的聚丙烯酰胺,把聚丙烯酰胺撒布在上述氯化镁上搅拌均匀。本发明中的聚丙烯酰胺颗粒因为很细小被分散吸附在含水的氯化镁颗粒上并且充分地溶胀,所以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很快,在洗煤水处理中不需要庞大的聚丙烯酰胺溶解设备,也不用施加干空气的设备,使洗煤水处理设备的投资较小。 | 10 | 4 | 4 | CN - Expired - Fee Related |
Data update frequency
Annual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