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成像技术是指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通俗地讲,红外热像仪就是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能量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通过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采用热辐射传输原理可反演地表温度场分布。**此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气象站点监测的空间局限性,通过栅格化建模精确量化区域热力分布异质性,其时间分辨率可达每日覆盖,为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地表能量平衡等提供高精度时空基准。
本数据集在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热力分布数据与能源消耗、下垫面特征存在显著空间耦合关系,通过构建热环境与建筑密度、绿地覆盖率等城市形态指标的回归模型,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对微气候的影响机制。在生态学领域,热成像均值可作为评估生态系统热调节服务的关键参数,支持碳中和背景下绿地系统效能评估。此外,结合时序分析可量化极端高温事件的空间演变规律,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疾病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撑。数据的三级行政区划标识更便于开展跨尺度研究,如省级能源政策效应评估、市级热环境治理成效对比等。
本数据由空间分辨率为500*500米的标准化地表温度栅格数据计算而来,并形成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表格,包含省份、城市、区县、热成像均值及热成像总值五个核心字段,其中均值字段反映区域热力强度空间分布,总值字段通过累积栅格单元辐射量表征区域热辐射总量。本数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提供量化决策依据,其标准化结构设计更支持与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的空间耦合分析。
时间区间
2018-2023
字段展示
样本数据
中国各省份日间热成像数据
中国各城市日间热成像数据
中国各区县日间热成像数据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