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我国依托各地区域优势,建立了一大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区,如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1992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作为国家吸引外资的重要载体,各地经济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进程里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无论是国家级或是省级经济区,常常都伴随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植与税收土地优惠等政策,而根据所在区域与建立目的不同,又赋予其特殊的历史含义。加入WTO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开发区吸引来大型跨国公司,大规模、成批量地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理念也随之而来,这直接大大推进了中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但与此同时,开发区过多、过滥,盲目占地、开而不发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全国各类开发区过多过滥,一些地方借开发区之名乱占耕地,侵犯农民利益等问题,2003年7月起,国务院部署开展了对全国各类开发区的清理整顿工作。2007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联合发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经过三年多的整顿,截至2006年12月,全国各类开发区由六千多个核减至一千多个,规划面积由近四万平方公里压缩至九千多平方公里。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开发区已经成为了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我国仍将积极推动全面发展,加强全区规划,提高发展水平,实现良性发展。
CnOpenData整理了中国开发区基础统计指标数据,涵盖我国2017-2023年开发区的相关基础统计指标,如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等,对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时间区间
2017-2023年,但应注意,本数据并非全开发区、全年份均有相关指标,请联系客服详细了解。
字段展示
样本数据
相关文献
- Lu Fangwen, Sun Weizeng and Wu Jianfeng. 2023,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30 Years of Evidence from China",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Economic Policy.
- Tian, Xuan and Xu, Jiajie, 2018, "Do Place-BasedPolicies Promote Loc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Review of Finance.
- Simon Alder, Lin Shao, and Fabrizio Zilibotti, 2016, "Economic reforms and industrial policy in a panel of Chinese cities.",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 华岳、叶芸,2023:《绿色区位导向性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来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实践》,《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4期。
- 李贲、吴利华,2018:《开发区设立与企业成长:异质性与机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
- 包群、唐诗、刘碧,2017:《地方竞争、主导产业雷同与国内产能过剩》,《世界经济》第10期。
- 王兵、聂欣,2016:《产业集聚与环境治理:助力还是阻力——来自开发区设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
- 王永进、张国峰,2016:《开发区生产率优势的来源:集聚效应还是选择效应?》,《经济研究》第7期。
- 李力行、申广军,2015:《经济开发区、地区比较优势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学(季刊)》第3期。
- 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2008:《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第5期。
数据更新频率
年度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