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不仅为各地区、各行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学术界与实务界提供了广阔的研究与实践空间。在此背景下,依据新质生产力的新理论体系和新概念体系建构科学贴实的新质生产力指数成为必要之举,有助于从区域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全方位掌握新质生产力的特征规律与发展趋势,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数据基础,进而为我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此,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依托前期已有研究成果(张雪兰等,2024)梳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结合新质生产力的要素特质和结构承载,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构建指数体系。**选取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2011-2022年)作为评价对象,运用文本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等四个维度编制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并从整体、个体、行业等层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予以分析评价。**旨在通过全面、客观、科学的量化分析,深入揭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内在规律及未来趋势,为政府决策、企业转型及学术界研究提供有力支撑和宝贵参考。
为了打造良好的学术共享生态,《金融经济学研究》与四川大学经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共同决定,将中国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指数数据免费对外界公开,供各位专家、读者阅读和使用。经授权,CnOpenData将本数据收录于CnOpenData官方网站的公共数据版块,便于各位学者浏览。 完整数据下载可以关注《金融经济学研究》公众号,或在本页页末直接下载。
根据数据公布者的意愿,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读者可以免费使用指标数据,请引用下列文献:
- 徐子尧,申程程,张雪兰,王剑.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5,40(03):3-18.
文章首页
指标体系架构
数据库应用指南
转载:徐子尧等: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
时间区间
2011-2022年
字段展示
样本数据
参考文献
- 徐子尧,申程程,张雪兰,王剑.中国上市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数编制暨发展报告(2011-2022年)[[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5,40(0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