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2000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定汉语普通话为国家通用语言。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
方言形成的因素可大致分为以下2大部分:
- 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
- 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根据教育部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概况》介绍,汉语方言通常分为十大方言:官话方言、晋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徽方言、平话土话。各方言区内又分布着若干次方言和许多种“土语”。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官话方言可分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八种次方言。
CnOpenData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6版与2012版,归结整理了两个版本的各地区方言信息表及一个各地区少数民族方言信息表,除了省市县、方言细分级别,还增加识别了区县经纬度。为相关研究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
时间区间
依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版本,区分为1986版与2012版
字段展示
样本数据
各地区方言信息表-1986版
各地区方言信息表-2012版
各地区少数民族方言信息表-1986版
相关文献
- 蒋为、周荃、向姝婷、李锡涛,2021:《方言多样性、团队合作与中国企业出口》,《世界经济》第4期。
- 潘越、肖金利、戴亦一,2017:《文化多样性与企业创新: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金融研究》第10期。
- 林建浩、赵子乐,2017:《均衡发展的隐形壁垒:方言、制度与技术扩散》,《经济研究》第9期。
- 刘毓芸、戴天仕、徐现祥,2017:《汉语方言、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经济学(季刊)》第4期。
- 戴亦一、肖金利、潘越,2016:《“乡音”能否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基于方言视角的研究》,《经济研究》第12期。
- 丁从明、吉振霖、雷雨、梁甄桥,2016:《方言多样性与市场一体化:基于城市圈的视角》,《经济研究》第11期。
数据更新频率
不定时更新